灰叶斑病是番茄的一种重要病害。可引起番茄减产20%左右,有的甚至减产80%,同时造成番茄果实质量下降。 症状识别 主要为害叶片、叶柄、花梗、花萼、花瓣,以叶片为重,叶柄少见,不侵染果实。番茄灰叶斑病流行时,植株上、下部叶片同时发病。 ①叶片。发病初期叶面布满圆形或不正圆形的暗褐色小斑点,呈水浸状,并沿叶脉向四周扩大,发展为不规则的大病斑。病斑中部渐褪色为灰白至灰褐色。病斑稍凹陷,小而多,直径2-4mm,较薄,后期易破裂、穿孔或脱落。 ②茎。茎上病斑为暗褐色小斑点。 病原 病原为茄葡柄霉,属半知菌亚门葡柄霉属真菌。 传播途径 病原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丛生在土壤中、病残体上或在种子上越冬。当温度和湿度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,通过风雨传播,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。 发生规律 ①品种。随硬果型番茄品种发病重。在抗病品种中,下部衰老叶片危害重,生长旺盛叶片不发病或发病轻;在易感品种中,生长势强的地块发病明显轻于生长势弱的地块。另外,冬播番茄轻于夏播番茄,主要是冬播番茄长势强于夏播番茄。 ②气候条件。在温度20-25℃、相对湿度80%以上时易发病。温、湿度适宜而无雨时,病害只在个别地块的部分植株下部叶片发生。连续降雨2-3天时大部分地块整株发病,造成灰叶斑病流行。 ③栽培管理。番茄在6月中旬采果盛期流行,夏播番茄在8月中旬*3台花开花期发病。土壤肥力不足,植株生长衰弱,发病重。大棚温室中发病也较重。 综合防治 (1)农业防治 增施**肥、中微量元素肥和微生物菌剂(地力旺),促新根,保老根,以增强植株抗性。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,集中烧毁。适时放风降湿,尽量使保护地前、后的排水沟内无水,以降低地下水位。加强保护地管理。 (2)化学防治 ①病害发生前使用速净或靓果安30-50ml+沃丰素25ml+大蒜油5-15ml兑水30斤,定期喷雾。 ②病害发生初期,使用速净或靓果安70-100ml+大蒜油5-15ml+沃丰素25ml+**硅兑水30斤连喷2-3次,3天喷施1次,病情严重时复配当地化学药,控制后改为预防。 此方案不仅适用于番茄灰叶斑病,其根本能够传导杀菌,补充营养,复壮作物,提高作物抵抗力,对其他叶部病害如炭疽病、褐斑病、白粉病等同样效果很好。